当被浴室玻璃炸伤手的小王和用微笑点亮理塘的丁真成为流量黑马时,我觉得,美,还真是人类社会的硬通货。相对而言,丑,常常默默无闻。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前段时间,我围观了某宝搞的一个#丑东西颁奖盛典#,对“丑”忽然就有了别样的认知。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觉得丑东西甚至是事物对立与统一的极好证明:
当丑东西丑的别具一格,从千篇一律的事物中凸显出来,那一刻,美与丑的界限将变的模糊。它们被打碎、搅拌、均质,最后得到一种奇怪的混合观感。
最简单的例子是,我们经常使用“丑萌”这类模棱两可的形容词。再生动点的例子是,那些入围榜单TOP30的丑东西,随便拎出来一个都丑的非常有内涵。
就拿夺得「丑味相投奖」的老虎上山连裤袜来说,我本觉得它丑到令地摊上2块一张的塑料画都黯然失色。
老虎上山连裤袜但实际上......那位即使隔着整片海也要拿到它的买家,教会了我:
“世界上没有丑东西,只有欣赏角度单一的人。”
看完买家秀,自己也想搞一条了出于好奇,我顺着海报上的小字找到了丑东西们的聚集地——豆瓣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以下简称,丑组)才发现,原来之前的丑东西TOP30不过是“丑山一角”“九丑一毛”。
在丑组,你能见到各式各样的厨房珍馐、手作艺术、机甲异兽以及大量女朋友都感动哭了的时尚礼物。
感动哭了时尚藕包在丑组,每一位劳动者的辛勤付出,都得到了保护与尊重。
无论是超市阿姨培养出的黑眼豆豆白菜娃......
生活无奈,酸辣白菜(图源AIpou)还是火锅店配菜师傅用枸杞创造的养生爱心虾滑。
一双枸杞眼看透人世间(图源鲜奶泡芙在丑组,每一位手作艺术家的大胆想象,以及他们更加大胆地求证,都得到了保护与尊重。
无论是承载着莘莘学子童年快乐的粉红派大星...
派大星友情提醒,久坐屁股容易变大还是看起来刚刚在平行时空干了件大事的瑞克莫蒂。
我点开一个又一个帖子,这感觉就像拆盲盒——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现什么丑东西。
似乎每个丑组er都与罗曼·罗兰渐行渐远,他们有一双发现丑的眼睛,以及一颗保护所有丑东西的心。
哪怕这个丑东西只是路边看起来有点儿滑稽的小货车,那也要二话不说保护起来!
看什么看?保护!保护!而论及生命这个永远值得珍视的东西,大概没有人比丑组er更有发言权。
那些曾经被外貌协会扫地出门的丑家伙,都在丑组收获了久违的温暖与保护。
小巷里唯唯诺诺的猫、长得像黑白花猪的狗、一脸倔强愤懑的黑雨蛙......但是!除了爱发自拍的人。
丑组组规第2条是,不可以发自拍。第3条是,也不可以发别人的。简单来说,丑组不欢迎任何形式的人类面部照片。
然而,在自拍不被保护的前提下,某些展现身体小缺陷的照片却得到了保护:
过于短的小拇指、外翻的指甲、形状奇怪的耳朵,乃至一处伤疤,都有人「保护」。
对于这条约定俗成的规矩,组长“银色暖气管道”给出过这样的解释:
“我们致力于发掘事物黯淡部分的闪光点,不是单纯的评判美与丑,因此晒自拍的行为与小组的初衷相违背了。评价美丑,就会使得美丑的标准变得单一。”
致力于发掘事物黯淡部分的闪光点,不单纯评判美与丑——我觉得这句话也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东西在丑组得不到保护:
当某些东西的脱离了丑的范畴,引起生理不适,逃逸到惊悚与恶心的层级。
这个时候需要被保护的,可不是这些打着丑的名号在违法边缘大鹏展翅的「伪·丑东西」了。
而是丑组er的眼睛。
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他们团结一致,保护丑东西。他们保护那些搞砸了的、不合常理的、惹人发笑的、黯淡的、乃至有缺陷的事物。
而我们能说他们正在进行一场「审丑」的狂欢么?反正,我不能。
丑组的简介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美丽的事物大家都喜欢,可别忘了丑东西也想要有人爱。请让我们从爱自己开始,发现这个世界。从黯淡中发现闪光点。
让我们互相尊重,尊重喜爱粉红色毛绒玩偶的男生,也尊重不刮腿毛自自在在的女生,尊重诸如此类的爱好。让我们尽可能的去给予他人理解。
“丑东西已经这么委屈了,所以大家都要去保护它!”这样的初衷,再怎么样也不该被安上「审丑」的头衔吧。
就算很多人仍旧选择不保护丑东西,但最起码,我觉得我们应该允许丑东西存在。丑东西也有必要存在!
当然,我并没有“贬低美,抬高丑”的意思。但如果你去翻翻那些帖子,我相信你也想保护这个世界上多姿多彩的丑。丑东西有必要存在!
退一万步讲,如果丑的是有生命的个体呢?
《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上帝把一切丑陋都给了他”——我们接受他存在。
自然界的丑陋动物,英国人为它们建立了「丑陋动物保护协会」(UglyAnimalPreservationSociety)——我们接受丑陋动物存在。
那么无生命的丑东西,我们可以哪怕仅仅是「允许」它们存在吗?
其实这个问题也先不急着回答。让我们先聊聊英国人建立的丑陋动物保护协会。
协会的吉祥物是一种深海鱼,水滴鱼(学名,Psychrolutesmarcidus))。
看过电影《黑衣人》的应该对里面奇奇怪怪的外星人毫不陌生。
而水滴鱼却是电影中唯一一个本色出演外星人的地球生物。因为长得实在太丑,特效团队甚至没花什么功夫给它做艺术渲染。
《黑衣人3》中的水滴鱼外星人水滴鱼,英文俗称为Blobfish。Blob的原意是“难以名状的一团”。
它们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至米之间的深海里,身长可达30厘米。
年,一群英国人成立了“丑陋动物保护协会”,他们宣称“长得丑也有活下去的权利”,举办了一场动物选丑大会。
结果难以名状的水滴鱼,轻而易举地斩获了冠军。后来,这个家伙被保护协会用作了吉祥物。
但事实上,水滴鱼根本不长成图片中那样!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见过这种鱼的真正长相。
水滴鱼几乎没有肌肉,浑身由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胶状物质构成,这让它能够抵御深海的强压。它的骨骼非常柔软,身体柔韧度高,这样它在深海可以游刃有余。
鱼类学家模拟的水滴鱼正常形态而当它被捞出海面,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急剧降低的压强,使它们迅速膨胀,变形,最终摊成一坨丑陋的“浆糊”。
但「丑陋动物保护协会」选水滴鱼为吉祥物并不仅仅因为它的丑陋,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真的已经濒临灭绝...
水滴鱼并没有食用价值。但深海捕捞的拖网又不长眼睛——它们难以幸免。
这些生活在高压中的鱼,即使出水后马上被扔回大海,那因减压而崩坏的身体也没有办法再复原支撑它们继续活下去。
最终,这些丑鱼彻底瓦解,彻底没了丑或美的形状,成为了其他海洋生物的口粮......
仔细想想,膨胀变了形的水滴鱼被评为「世界上最丑的动物」,算不算对「丑的本质」的隐喻?
——丑与美也许只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主观认知罢了。
而这种认知无力到连米的压强都穿不透,没办法看到水滴鱼真正的样子。
假如换做人类进入水滴鱼生活的世界,你说,我们会不会变成一团更加“丑陋”的东西?
关于「丑东西」,导演黑泽明自传里的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传说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
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
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
如果我们审视自己时,常带着自谦的态度,而打量周遭事物时,常带着从黯淡中也能捕捉闪光点的目光,我想,这样的「审美」才更有价值。
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人不是对自己太过笃定,就是对周遭漠不关心。
图片:微博;豆瓣丑东西保护协会小组
编辑:观复歪歪子
监制:观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