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手机靠在手背上,截去了一小节的食指笃笃地敲击着屏幕。坐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里,王海滨的每天都格外充实。“不好意思,先让我把事情安排完。”他抱歉地向记者打了声招呼,又低头忙碌起来。
图说:王海滨用截去了一小节的食指笃笃地敲击着屏幕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下同)
六年过去了,这位在火灾中叫醒整栋楼,自己却全身88%面积烧伤的“中国好邻居”,始终为社会牵挂。今年年初,因为婚讯,王海滨又一次走进了大家的视线。谢过祝福,他说自己现在想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工作中,把工作室弄出点名堂来。
有时候,王海滨觉得自己很矛盾——他很想把火灾这件事翻篇,可每当到街道、学校作报告时,又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讲述过去的故事。他会想,除了演讲,自己还能再做些什么。年获“全国道德模范”后,华漕镇党委以他名字成立了一间工作室,开展公益项目。为了方便他行动,办公地点就设在华漕国际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一楼。
图说:海滨工作室内景
“我们工作室帮助的主要人群,是烧伤患者。”王海滨说。他医院、医院医院做志愿者,雷打不动。烧伤患者需要处于无菌环境,但考虑到王海滨能带给患者康复的信心和经验,院方很欢迎这位特别的“志愿者”。
图说:王海滨经常结合自身经历给烧伤患者康复信心和经验
曾经的经历,让王海滨特别能理解病床上烧伤病人的绝望。“这不像其他外伤。伤筋动骨起码有个盼头。烧伤没人能预测未来会怎么样,能恢复几成,伤疤长成什么样。”说到这,王海滨的语气有些急促,似乎回想起了什么。
图说:王海滨不但是救火英雄,也是全国道德模范
有些烧伤患者伤在脚上,会很麻、有种针戳的刺痛感。怕疼的人想着,早晚会好,可一拖就会导致足下垂。他站起身,演示给记者看。“走路就像跳芭蕾一样,这样怎么站得稳。我必须告诉他们该怎样做。”也有小病人对今后的生活一度绝望,王海滨掏出手机,当着他面打了局游戏,“看,这不好好的吗?”
王海滨又站起身,打开身后的柜子,里面堆着一些卫生纸、牙刷、肥皂之类的生活品。见记者疑惑,他解释说,这是他去一家基金会学习时,借鉴到的爱心包的主意。“很多烧伤病人都是因为意外,患者家属肯定手忙脚乱,生活必需品来不及准备,我希望这时能给他们帮助。”他还将工作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