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美国护理科学院)
8月5日,美国护理科学院(AmericanAcademyofNursing,AAN)发布年入选的护理科学院院士,共有28名中国护理学者入选(见表1)。
美国护理科学院始建于年,旨在吸引全球人才引导护理学科发展,参与卫生保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运用护理知识促进人类健康,在全世界25个国家约有多名护理教育、管理、实践、研究和政策等医院和政府管理人员、临床护理专家和科研人员被授予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当选美国护理科学院院士(FellowofAmericanAcademyofNursing,FAAN)被认为是美国护理领域最高荣誉之一,也是全球护理界最负盛名的荣誉之一。
(表1内容来源:美国护理科学院)
当笔者看到这个新闻时,内心十分欣喜,为这些新入选的中国护理前辈点赞!当然也看到部分网友的评论,发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美国认可,会不会是崇洋媚外。笔者想说,不一定非要得到美国认可,但护理事业发展和学术交流是无国界的。近些年,每年FAAN评选,都有新的护理前辈当选。能够获得这样的荣誉,正是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中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撇开其他东西不谈,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因此,笔者在闲暇之余,对入选的护理前辈的事迹进行了细致阅读,以求找到一些新闻之外的东西,对我们的护理工作和生活能有所启发,与各位护理同仁分享共勉。此一家之言,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护理人要有志向。
护理人要有志向,就是要有目标。要慢慢去弄明白自己在工作中到底想要什么,是做一名普通的护士直到退休,还是想做护士长走上管理岗位,或是想做专科护士等等。这一类老生常谈的职业规划话题,在学校里或在岗前培训,你都听过,但是问问自己有没有规划和行动过呢?
前辈们在这一点上做得比我们好。医院的护理“掌门人”——丁炎明,在11岁年就立志要投身护理行业。要知道在她上学的那个年代,正值文革末期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学校的护理专业在文革期间停滞,护士的社会地位也不高,其实她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机会,但是她依然初心不改,选择了护校,去追寻她的护理梦想。后来走上工作岗位,通过努力奋斗,获得过许多的荣誉。
医院护理部主任韩琳,中专学习的就是护理,毕业医院烧伤科当护士。后来辞职参加成人考试,一举考上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并先后在华西攻读硕士和博士后,学习护理管理和医学管理。
后来她选择到护理行业整体水平不高和护理人才流失的甘肃省工作,她觉得别人眼中的劣势,就是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到此,你是否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人说,这些都是护理大佬,当然志向远大。但并没有要求每位护士的志向都要远大,而且谁也不是一出生就是有方向的。还是那句电影台词说得好:人要是没了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其次,选择一个方向,埋头专研。
通过阅读各位护理前辈的履历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并且多年如一日地进行专研,通过编撰护理书籍,发表高质论文等方式,解决临床问题。其自身的护理学术水平提高,在业内也被称为专家。其实,这是接着第一条来说的,选择一个方向以后,进行深入研究。不论哪一行,想做出成绩都要耐心静心去做。
也许你还有点迷糊,不知所云。笔者不由得要拿距离我们很近的护理前辈董明芬老师举例,大家可以看到她在皮肤护理和静脉通路导管护理方向的研究很深,写出很多优质的文章和大家分享。同时大家遇到一些问题,在群里提问时,她也会及时予以专业解答。笔者觉得,这和董老师平日的埋头专研是分不开的。
再者,职位再高,也不能脱离临床。
只要你是护理人,就离不开临床的患者和护士。他们每天和你相处的时间,可能比你的家里人都长。前辈们这点看得很清楚。多位护理前辈都有抗击非典和抗击新冠的经历,深入到一线救治患者。同时,他们倾听临床护士的心声,关心护士的工作生活。
例如,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曹英娟主动要求带队支援武汉,进入隔离病房护理患者,对待患者非常走心。同时,对待同事十分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