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滨湛江,沿着市内的主干道人民大道而行,干道南端坐落着湛江唯一一个教学与医院——医院。近10年来,这里承担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项省部级项目,较高的业务水平成为湛江乃至粤西人民就医信赖的基础,每年来这里就诊的病患就有.9万人之多。
50年前,一批响应支援边远地区新办医学院校建设号召的青年,从北京、天津、沈阳、广州等城市的高等医学院校来到这里,成为开院时最初卫生技术人员的主力*。名职工和张病床以及20万元的常规设备,医院所有“家当”。彼时,医院还叫医院。
50年来,该院虽然几易其名,不变的是凭借医疗实力创造的多个第一,见证了粤西医学发展史:在湛江市首次成功开展了心脏直视二尖瓣分离扩张术;在粤西地区首先开展人工肾血液透析治疗;成功开展粤西地区首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年成功完成粤西地区第一例肝移植手术、第一例腹腔镜巨大腹壁疝修补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在国内外首先应用游离皮瓣进行全鼻再造术,为一方人的安康保驾护航。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年,医院入选广东省首批“登峰计划”医院,让医院发展的宏伟蓝图更加明晰。医院以建设成为“区域疑难复杂危重疾病诊疗、实用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医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区域医学中心及高医院为目标,正在通过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向医院医院迈步前进。
精英云集
年轻“附院”平地拔起
从至今,医院(以下简称“附院”)已经有50周年的历史,但探究附院的血脉之源,却要追溯到更早以前。年9月2日,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正式开学,为解决临床教学基地的问题,医院,于年9月26日在这里挂上“中山医医院”牌匾。次年,广东省卫生厅主持筹医院。年1月19日,成医院的生日。
数十年来,附院几易其名,医院,到年更名医院,再到年4月16日正式更名为医院。附院的名称均随学校易名而易名,但不变的是医者本心。
从创建之日起,一批来自高等医学院的青年医生,成为附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生力*,奠定了其最初医疗质量的基础。他们基础理论扎实,业务水平较高,建院初附院就成为湛江医院,逐渐声名鹊起。
开院没多久,一个成功治愈烧伤面积达70%的重病案例让还年轻的附院崭露头角。随后,为一名病人摘除9斤多重的腹腔肿瘤展现亮眼成绩;年,多例颅脑挫裂伤大出血深度昏迷的病人被成功抢救,成为附院临床治疗浓墨重彩的一笔。同年起,收治一批罕见烧伤晚期畸形、体表肿瘤等组织严重缺损畸形的病人,应用整形外科技术成功治疗一位头面部巨大中心性血管瘤病人等,深受社会好评,附院慢慢“红”了。
救死扶伤是医者本心。附院把这一使命与担当,从救治来院就诊的病人,延伸到参与重大医疗抢救,年11月,附院派出1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到湖南参加铁路大会战,历时10个月,救治伤病员人。几十年来,把难以计数的急危重病人从生死边缘拉回。
多项第一
医院
翻开附院大事记,粤西地区医学发展史的每一次飞跃都有附院的身影。一代一代人的深中笃行,在年让附院成为医院。在湛江、在粤西乃至全国都书写了多个第一,成为其强大医疗技术队伍、优良医疗质量的生动注脚:
——上世纪70年代,附院在湛江市首次成功开展心脏直视二尖瓣分离扩张术;整形外科团队在国内首先应用前臂游离皮瓣行全鼻再造术。
——上世纪80年代,在粤西地区首先开展人工肾血液透析治疗;成功开展体外循环、低温心脏直视手术;整形外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前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组织缺损获成功,并在国内外首先应用游离皮瓣进行全鼻再造术。
——上世纪90年代,年率先在粤西地区开展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癌和开展NISSENS胃底折叠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次年成功完成粤西地区首例布加式综合征根治术;年成功开展粤西地区首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
年,我国“非典”肆虐,附院作为湛江市抗击“非典”专家组主要成员单位,多次派出专家赴全市各县区会诊、鉴别诊断“非典”疑似病人。附院还是湛江市唯一收治“非典”医院。危险当前,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曾获中国医师奖的何建猷就是其中一位。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功救治一例“非典”病人和一例疑似病人,医院内疫情零感染率,受到了省人民*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被评为“广东省抗非典先进单位”。
进入21世纪以来,附院重点致力于微创技术的发展。内科以心脑血管介入、胃肠镜、纤支镜等内镜技术为代表;外科以椎间孔镜、胸腔镜、腹腔镜、宫腔镜等腔镜技术为代表;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广泛应用充分显示该院紧跟时代节拍,全面进入微创技术的新时代。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近30年的徐晓红,长期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深入探索和研究各种复杂病例超声诊断,使附院超声诊断技术在省内享有一定声誉。
时间的淘洗,让医者本心更为笃实坚定,一大批名医圣手享誉全国。肾病内科刘华锋等人的“粤西地区首个肾脏病理诊断平台的建立及推广应用”和“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及其中西医结合防治系列研究”均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其后,刘华锋作为完成人之一、医院作为第六完成单位与南方医科大学等单位合作的“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和临床防治”,又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享誉粤西
获批“登峰计划”医院
经过半个世纪的创新与拼搏,附院前进步伐从不停止,逐渐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品牌专科特色突出、学科齐全和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整个粤西地区,成为区域内唯一一家集临床医疗、临床教学和临床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医学中心。
如今的附院,人才济济,职工中拥有博士后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导师名以及博士人。汇聚了长江学者、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杰出青年、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扬帆计划、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医院年10月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获批入选首批“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年12月获批“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是粤西地区医疗机构获批建设的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医院学科建设取得的又一项标志性成果。
年,附院医院建设“登峰计划”首批9家医院。这是继广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等多项荣誉称号之后又一殊荣,也让该院发展的宏伟蓝图更加明晰。
“为全面落实‘登峰计划’医院建设,附院紧紧围绕国家及广东省相关医疗改革*策的部署要求,立足患者实际需求,医院内涵建设,结合我们地处粤西的实际情况,医院发展定位。”附院*委书记李明意说。
医院制定了医院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统筹顶层设计,明确思路,拟在五年内在临床危急重症救治、临床医学研究、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医院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打造成为区域医学中心和医疗高地。到年,1—3个专科力争进入全国专科排名前十名,全国综合排名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达到省内一流,医院,成为北部湾医疗高地。
以此为契机,医院致力于专科特色化、医疗智慧化、服务人性化的全面建设,不管是综合实力还是社会影响力,都上了新台阶,拥有粤西地区最先进、最齐全的医检设备,包括粤西首台临床研究型排PET—CT、排层螺旋CT、3.0TMRI等。完成了如十指断指再植、原位肝移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等里程碑式尖端医疗技术,在区域内首屈一指,医疗服务范围辐射粤桂琼三省交汇地区约万人口。以学医院管理制度为导向,医院内涵建设,显著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撰文:刘稳顾大炜李梓贤马晓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