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烧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岛大学科研团队发明干细胞创可贴,可
TUhjnbcbe - 2023/4/11 21:28: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珍梅

将一块像“创可贴”一样的东西,贴在皮肤灼伤处,无需缝合可较快修复创面皮肤。青岛大学科研团队发明的“4D打印干细胞载体”日前获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作为全球首个依托“4D打印”研发新型干细胞载体并进行创面修复的核心技术,该项目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有望转化上市。

据统计,国内每年皮肤灼伤人群约有万人,严重的灼伤会给伤者及其亲属带来无可量计的身体、心理双重伤害。目前常用的修复方式有两种,一是植皮手术,用健康的皮肤移植,反复取皮、植皮,患者痛苦度高,也容易留下永久疤痕;还有一种是使用人工修复材料,现在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治疗费用高、修复周期长。要解决这一痛点,就需要找到合适的修复材料。由青岛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副主任、教授徐文华指导,级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王子博牵头研究的“4D打印干细胞载体”项目旨在用新型干细胞载体帮助烧伤患者移植皮肤,解决皮肤灼伤、创面大面积受损这一问题,在日前结束的第七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金奖并位列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第一名。

团队发现,干细胞能够解决以上痛点,解决了材料问题之后,采用什么方式成为了新的挑战。王子博说,市面上的干细胞产品大多采用体内注射的方法进行治疗,但当皮肤大面积受损时时,创面缺失会导致直接注射细胞存留量低,修复效果不佳。。

团队利用微纳3D打印系统,把载体材料打印成一个个直径在50纳米到纳米之间的孔,每个孔可以容纳1到2个干细胞,可以让干细胞均匀分布在载体上。根据患者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建模来进行“个性化定制”,将载体打印成若干层,以便转载相应需求量的干细胞。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团队又提出了采用4D打印技术研发新型干细胞载体的构想,这也是全球首个提出用4D打印干细胞载体植入创伤处的核心技术。相比于3D技术,4D技术新增了时间维度,能够随着时间变化让打印制品的形状发生改变。“这样做,能够让干细胞随着人体体温的变化,从固态演变为凝胶状增加细胞驻留性,可以帮助细胞留在创面上,不易脱落。”王子博比喻,就像创可贴一样,能够贴在灼伤处,无需缝合且费用低廉,可显著降低患者痛苦,缩小修复周期。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的临床前期实验已经完成,已授权8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受通PCT专利10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5篇。团队医院、医院、医院等10余家医疗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大学科研团队发明干细胞创可贴,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