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烧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际护士节关爱延伸到院外白衣天使到我家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5月12日是第个国际护士节。医院,护士们今年多了一份守护患者的新使命:随着“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落地实施,医院,利用午休或周末的时间,步履匆匆地奔忙在这座城市的东西南北,为腿脚不便、不善护理的患者和家属送去优质护理服务,用创新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的誓言。

上门给患者换药

5月10日12时,昆明医院烧伤科护士屈雯静准点下班,顾不上吃午饭便挎上护理工具包,医院大门口,拦停一辆出租车。她准备利用午休时间,上门为5公里外的81岁动脉溃疡患者吴大妈换药。

“吴大妈是独居老人,动脉溃疡引起左小腿和脚掌感染,病情较重。”同事张艳红担心屈雯静一个人忙不过来,便主动跟着去,准备给她搭把手。

出租车一路飞驰向前,屈雯静趁机吃了一块面包和一盒牛奶。18分钟后,出租车稳稳停在龙泉路6号吴大妈家楼下。

屈雯静敲开了吴大妈家的门。“大妈,好点没?腿还有渗液吗?晚上睡觉还疼吗?今天再给你换一次药,会舒服一点。”屈雯静和张艳红边说边迅速穿上白大褂、戴好手套和一次性帽子。

“大妈,清创有点儿疼,忍着点,疼就叫出来!”12时31分,清理伤口时,吴大妈疼得哇哇直叫,屈雯静一边操作,一边和老人拉着家常,安抚老人情绪。张艳红一会儿递钳子、一会儿递药,在旁边配合着屈雯静工作。上完药后,屈雯静、张艳红和老人的儿子合力,为吴大妈的腿缠上弹力绷带。

“快点收拾,晚了要迟到的。”张艳红催促着屈雯静。家属在屈雯静的手机工单系统上签字确认后,屈雯静快速脱下工作服,收拾好护理工具包,离开了吴大妈家。13时50分,屈雯静和张艳红准点回到岗位上,她们14时还有门诊。

同样是中午,12时55分,来自昆明医院肿瘤科的造口伤口专科护士何芳,骑着电动车来到白马小区,她要为74岁的杨阿姨护理伤口。杨阿姨是一名帕金森患者,近期因中风一直卧床,患上褥疮。4天前,杨阿姨在昆明医院处理过伤口。按照医嘱,杨阿姨的家人预约了上门服务。

纱布一揭下来,何芳就发现杨阿姨的伤口恶化了,但她手上的处理没停,清洗伤口、清除坏死组织,进行抗炎抗感染治疗。她和家属说:“伤口马上要见骨了,快联系其他家属,送老人去住院处理。可以挂创伤中心或老年骨科的号。”

出门前,何芳一再叮嘱家属:“不能再让老人平躺,尽量向两边侧睡,每两小时要换一次姿势。家里一定要保持通风。”

精细护理在家就能做

5月11日,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龚顺敏也异常忙碌。她不仅要做好科室的日常工作,还要去患者家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查阅病历后,龚顺敏了解到患者王先生今年54岁,年3月因为喉癌,在医院做了手术,因为拔管困难,目前仍佩戴金属气管导管,这根导管的外管和内管需要按时护理更换。

龚顺敏从事护理工作已经26年,学习造口护理8年,对于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护理、咽瘘护理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析了上门护理服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后,她开始整理出诊箱。箱子里装着各种上门服务所需的应急物品、药品、耗材,出诊箱足足有5公斤重。

做好准备工作,龚顺敏叫了一辆出租车。20多分钟后,她来到患者所住的前福路某小区。

“最近情况怎么样?呼吸是否顺畅、咳嗽频繁吗?”龚顺敏一边询问,一边穿戴好鞋套、工作服、工作帽,来到患者身旁。

“总觉得管子里有臭味,经常咳嗽,放内管时不顺畅,有一种堵塞感。”患者家属回答。打开出诊箱,龚顺敏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器械和耗材,并把黑色的生活垃圾袋和*色的医用垃圾袋撑开,放到地上。戴上医用手套后,用碘伏擦拭患者颈部皮肤,解开气管导管绑带,为患者检查创口、更换导管。

“气管切开插入导管后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家里很整洁、干净,切口护理得也很好。但是需要注意,内管有缺损就不能继续用,会造成气道黏膜损伤。”龚顺敏在叮嘱的同时,把用到的耗材拍照上传到系统,“你做半喉切除后插管已经有一年多了,有没有试着堵管?你还年轻,也有条件堵管。如果堵管后呼吸顺畅,是可以拔管的,这样也能回归到正常生活。”龚顺敏对患者说。

在龚顺敏劝说下,因为心里紧张,一直不敢尝试长时间堵管的患者坚定地点点头,决定按照龚顺敏的叮嘱加强训练。“在家堵医院评估是否能拔管,这样也有利于伤口恢复。”龚顺敏表示。

临出门前,龚顺敏把两个垃圾袋扎紧带走。“这两袋垃圾可不能随便乱扔,医院,把医用垃圾投放到专门的医疗垃圾回收处,并拍照上传系统,才能结束整个护理工作。”

“天天盼着她们来”

屈雯静、张艳红、何芳、龚顺敏等护士就是这样挤出休息时间,多次上门为患者换药。“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了医院、再回归到家庭的有效衔接,也增进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情谊。

吴大妈的儿子张永健说:“屈雯静、张艳红的护理技术专业,还特别有爱心,每次换药时都像家人一般关心我妈妈。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吴大妈对白衣天使的上门服务也连连点赞,说:“这是惠民大实事啊!天天盼着她们来,她们来了我就高兴。清创时,再疼也忍着,换好药后,晚上睡得踏实些。”

“这种上门护理服务真好,在换导管的同时,也能给我们带来心理安慰。”患者王先生的妻子介绍,王先生每天要更换两次至三次导管内管,这个步骤可以由家人帮助完成。但是换外管需要医护人员来完成,因为患者的气道比较特殊。护士上门护理后,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不用来回奔波,更不用排队等候。

医院才能完成的护理,如今都可以通过云南省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进入“滇护到家”医院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